以球燃赣鄱,因球传情谊!“赣超”联赛第二轮即将启幕
7月19日至20日,赣鄱大地将再度被足球的热情点燃——“赣超”联赛第二轮五场对决将在南昌、景德镇、新余、吉安、赣州五城打响,分别是南昌VS九江、景德镇VS上饶、新余VS抚州、吉安VS萍乡、赣州VS宜春。在首轮赛事中,赣州3:1力克萍乡的酣畅、新余1:0险胜吉安的惊险,与南昌vs景德镇、上饶vs鹰潭、抚州vs宜春三场0:0的激烈胶着,共同勾勒出江西的情谊——胜负之外,是刻进骨血的“老俵”情谊;绿茵之上,是“以城之名,为城而战”的热血宣言。
从对抗到共情的城市精神
“赣超”的主题口号“以城之名,为城而战”与“谁是大俵哥”,恰似一枚硬币的两面;前者是对城市荣誉的捍卫,后者是融入血脉的肝胆相照。在江西,“老俵”二字不仅是方言里的亲切称谓,更是对身处同一片大地的地域认同。从赣江两岸的宗族血脉,到客家围屋的烟火温情;从景德镇窑火的千年传承,到井冈山星火燎原的信仰之光,11个设区市虽方言习俗不尽相同,却因“老俵”这个称谓被紧紧系在一起。一句“老俵”出口,便是守望相助的默契;一场足球赛,更让这份默契在对抗中生长出尊重,在竞争中绽放出共情。
首轮赛后,赣州与萍乡、新余与吉安、抚州与宜春、鹰潭与上饶等参赛城市的“家书往来”,正是这份情谊的最佳展示。“这场球哪是什么‘对抗’,分明是俩老表在球场上认亲”,信中既有对对手球风的赞赏,也有对家乡特色的推介:赣南脐橙、莲花血鸭、龟峰、三清山、白鹭洲书院、仙女湖……这份带着足球温度的“官方玩梗”,让“友谊第一”的体育精神从口号落地为字里行间的温暖,也让全国网友看到了江西人特有的义气与敞亮——赢要赢得痛快,输要输得坦荡,情分比输赢更珍贵。
全民赣超,为城而战:球迷与球队的炽热情缘
当“赣超”的哨声吹响,11支设区市代表队的球员名单里,平均参赛年龄23岁,六成是学生,其余则是教师、厨师、的哥、铁路职工、私企老板、公务员......这些来自街头巷尾的素人球员,用足球串起了城市的多面。他们不是职业球员,却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“为城而战”的含义:球衣上的队徽,是家乡的名片;场边的呐喊,是街坊的助威;每一次拼抢,都是为脚下的土地而战。
全民参与的底色,让“赣超”超越了传统体育赛事的范畴。在城市化加速、人口流动频繁的当下,许多人对家乡的情感联结逐渐淡化,“赣超”却用足球重新唤醒了这份归属感。“感谢所有到场的观众和球迷朋友们,我们在家乡赣州,在所有的乡亲父老们面前,打出了一场精彩的比赛,我们再次证明了自己,我们做到了‘为城而战’”,赣州队队长曹涵智的话,道出了参赛球员的心声——他们不仅在为自己而战,更在为一座城而战。
从“火起来”到“活起来”:“赣超”的成长命题
“赣超”的火爆,让江西足球重新回归公众视野。曾几何时,南昌八一体育场见证过南昌首支中甲、中超球队的诞生,也经历过南昌八一衡源足球俱乐部离开后的沉寂。直到今年夏天,随着“赣超”的开赛,当年震耳欲聋的呐喊声、飘扬的红旗再次回归——而这一次,热情的温度比记忆中更灼人。首轮“赣超”5个赛区到场观赛总人数为66960人,场均13392人。这些场景,让“江西人对足球的热情从未熄灭”不再是抽象的感慨,而是具体到每一声欢呼、每一面旗帜、每一次击掌中。
但作为一场新型比赛,赣超的未来仍有诸多课题待解:如何让三个月的赛季持续点燃球迷热情?如何平衡赛事专业性与业余性,既保证观赏性又不背离“全民参与”的初衷?如何将短期赛事效应转化为长期城市红利?这些问题,既是挑战,更是机遇。值得欣慰的是,“赣超”已展现出独特的“江西模式”——它不是单纯的体育竞赛,而是文化展示的舞台、经济促进的平台、城市营销的窗口。这种系统性思维,让“赣超”逐渐跳出了办赛的局限,开始思考“如何用足球激活城市活力”的深层命题。
“赣超”,是起点而非终点
第二轮赛事即将启幕,4个月后,当66场比赛落幕,无论最终哪支球队捧起冠军奖杯,赣超真正的赢家早已清晰——是那些在球场上为家乡荣誉全力奔跑的身影,是那些在场边举着“老俵加油”标语的球迷,是那些因足球重新认识家乡、爱上家乡的普通人。当足球回归本土、回归大众,它连接人与人,点燃城与城;它让“老俵”的情谊在足球传动中变得更深更牢,让城市的文化在碰撞中显得更加璀璨夺目。
这或许就是赣超的意义所在——它不仅是一场赛事,更是一个关于城市如何通过体育焕发活力的生动启示。它的故事,才刚刚开篇;而属于江西足球的未来画卷,正在绿茵场上徐徐展开。(文/陈诗颖)
FB体育官网【来源:江西体育】
声明: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邮箱地址:jpbl@jp.jiupainews.com